打招呼這件小事
你們家的小朋友不喜歡打招呼嗎?或者,你自己小時候不喜歡打招呼嗎?父母教了孩子無數次,甚至在家演練過很多遍,但是每次到了該打招呼的場合,小朋友就是一個字都擠不出來。
我,就是那個不打招呼的小女孩。記得我小時候,最討厭逢年過節去親戚家了,因為有一大堆我一年只見一次,或者完全不記得我有見過的人,我必須一個一個叫他們,向他們問好。我的父母在家事先跟我練習,叫我等一下一定要叫人,想當然耳,我。還。是。一。個。字。都。沒。有。擠。出。來~~留下的只有閉俗、內向、不好嘴(台)、嘴不甜、沒禮貌在我的腦海裡無限迴盪。
這件事就這樣隨著年紀漸長而被埋葬了,直到我上蒙特梭利培訓課的時候,某一天講到打招呼這個主題,我的培訓師説:『她不是故意要這樣的,她已經用盡全身的力氣想要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孩,只是,她還沒準備好說出來。』我聽到全身發抖,眼匡含淚。小小的我,每一次沒有按照父母期望的跟人打招呼,都覺得自己失敗了,回頭看兒時的自己,其實每一次都用盡全力了,我不是失敗了,只是沒有準備好。然後,我原諒了我自己,那個不打招呼的小女孩,也原諒了我的父母,他們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。
其實孩子不肯叫叔叔、叫阿姨、叫伯公、叫嬸婆,不是因為他不想成為一個“有禮貌”的人,只是他的內心還沒有準備好,再仔細想一想,打招呼就是有禮貌嗎?禮貌是一種做人處事的態度,打招呼其實只是一個很表層的表達禮貌的方式。孩子對於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,要叫出對方的稱謂,並且打招呼,是一件需要心理準備的事情。
Q:孩子不跟鄰居、長輩、親戚或老師打招呼,是不是一個問題呢?
A:不是,不打招呼只是一個階段,一個“預備好自己”的過渡期。
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打招呼呢?其實只要清楚的告訴孩子,在遇到親戚長輩的時候,可以怎麼打招呼,在每一次跟親戚長輩們碰面的時候,向孩子介紹他們是誰,如何稱呼他們,並且告訴你的孩子:『可以等你準備好再跟他們打招呼。』以這樣的方式引導,孩子會在每一次這樣的機會下,在心裡堆疊一點點勇氣,等到某天她準備好了,就會很自然的跟人打招呼了。每個孩子需要的時間不一樣,有的孩子天生外放,很容易就叫出口,有的孩子醞釀了好幾個月,甚至一兩年才有辦法叫出口,不需要著急,學習等待你的孩子。
有一次我帶一歲半的女兒去某華人超市,有個試吃攤位的阿姨叫住了我們,要讓我們試吃,但是我婉拒了,因為試吃品是甜食,那位阿姨又接著說,妹妹叫阿姨,叫一下阿姨,快叫阿姨!我女兒當然沒有說任何一個字,我微笑帶過轉身要離開,結果那位阿姨蹦出一句:沒禮貌!我怒火沖天,全身發燙,差點說出:你才沒禮貌!還好我忍住了,快速離開,不然就變成我沒禮貌。每次遇到這種打招呼的機會,我都會跟孩子說妳可以怎麼做,但我一定會在後面補上一句,等妳準備好了再說。
打招呼對孩子來說,不是一件小事。